记得是中学时期吧。也许是在名句精华里,又或许是老师增广教学的一部分,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。
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
这句话出自《庄子》。
原文的大意差不多就是说庄子和惠子在濠水桥上散步,庄子就说河里的鱼儿游来游去的,它们真是快乐。惠子就问,你不是鱼,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?庄子反问,你不是我,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快乐?惠子又说,我不是你,所以我不了解你,但你也不是鱼,所以你也一定不能了解鱼的快乐!庄子答道,当你开口问我说,你怎么知道于是快乐的,这就说明了你是在已经知道我了解鱼的快乐,所以才问我,那么我告诉你,我是在濠水岸边知道鱼是快乐的。(修改自网络资源。)
话说,我在老师提起的当下,根本就没搞明白到底庄子要表达的是什么。其实我写到此处,我依旧觉得庄子根本就是个爱唬烂人的老头。
不过,惠子的那句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”,我却觉得挺有意思。
我想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内心的OS:真不知道某某到底是怎么想的!
对啊,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他/她是怎么想的,所以我们到底要怎么去判断他/她的对错?可是,我们常常都会在心里去评估别人的对错,但我们又是否真的了解对方的想法?
很多时候,面对别人的批判和质疑时,我选择什么都不说,因为我说了,他们也未必明白。子非我,安知我所思?
最近生活起了蛮大的变化,也暗暗做了几个重要的决定。看似任性,但却是我思量多时才下的决定。而某个决定,在一些人眼里看来,纯粹只是吃不到葡萄,说葡萄酸的心理。
我懒得辩解,即使我知道那个决定不是出于我嘴硬,而是因为我太了解我自己。我知道自己的弱点,也清楚自己的不堪,那样的选择不是因为我得不到,所以说自己不想要,而是我很明白自己要不起。即使停留在我身边,我也抓不住。我的个性就是如此。
然而,批判我的人,或许根本不知道我心里真实的想法,只是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往我身上套,然后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对我了解颇深。呵呵,子非鱼啊,你得意个啥呀?
老实说在今天之前,我也未必真的领悟到“子非鱼”的感受,或许我也曾任性地把自己的想法硬套在别人身上。不过过了今天,我想下回再有类似的情绪时,我会先想一想这句话。
戳的不是自己,所以不痛不痒。只有戳到自己,才会觉得痛得彻骨。别把别人的决定或是想法看得太轻贱,别人的痛定思痛,你怎么知道有多痛?所以这就叫,子非我,安知我之痛?
诶,突然发现这句话挺好改的。
牢骚发完,心情豁达啊,今晚能睡个好觉吧。
落语辞
于2014.11.26
这个典故我最近也有在脑海里闪过呢……不过没这么详细就对了
回复删除很多时候放在心里就好了~无需争辩也无需说出,反正说了也没用,只会让自己沉溺在期待别人认同的心情里。
ps:
发现错字(修改至网络资源。)
其实想起这句话的时候,那个典故也不怎么详细,我是特意去查了一下,当做复习吧~
删除话虽如此,但有些时候,真的还是很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啊。